陕西省养生协会主办

喜讯!西安市第七批非遗名录公布,赵氏推筋送骨术入选!

非遗

非遗传承 使命必达

       2025年3月20日,西安市人民政府正式发布市政发〔2025〕4号文件,公布了西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非遗传承人赵彬夷(赵石青)老师的赵氏推筋送骨术成功入选。此次西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公布,是西安市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》《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》的重要举措。经过严格的申报、评审、公示等程序,最终将赵氏推筋送骨术等94个项目列入其中。这些项目涵盖了民间文学、传统音乐、传统舞蹈、传统戏剧、曲艺、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、传统美术、传统技艺、传统医药、民俗等多个领域,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安市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。


640 (1).jpg
640 (2).jpg
640 (3).jpg
640 (4).jpg
640 (5).jpg
640 (6).jpg

640 (1).png

640 (7).jpg


图片

图片

非遗

非遗传承 使命必达

  祝贺 “赵氏推筋送骨术”传统技艺成功入选西安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

        这一传统中医正骨理筋技艺的入选,是西安非遗保护事业对千年长安医脉的深情回望,更是对“以手为药、以骨为纲”的东方康养智慧的当代致敬。作为赵氏推筋送骨术第三代传人,赵彬夷扎根此技艺三十余载,以“勤郎中”的“勤”字当头的济世初心,将祖传赵氏推筋送骨手法与现代肌骨医学深度融合,升级三大平衡理论,开班授课、培育人才,让古老推拿术走出过去的家传不对外的绝技,成为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守护。

此项非遗的活化传承具有双重时代价值:一方面,它以“活态传承”破解传统医术断代之困,通过梓涵康养实训基地培育“手上有温度、心中有仁术”的新生代传承群体;另一方面,依托“勤郎中”品牌构建社区康养服务体系,开发多重中医传统技能,推动非遗技艺从师徒相授走向标准化传播,为中医非遗产业化开辟新路径。如今,这项曾藏于民间的“摸骨绝活”,正通过社区义诊、非遗研学、跨境中医交流等多元载体焕发新生。

感谢西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搭建传承桥梁,让赵氏推筋送骨术从家传绝技升华为城市文化名片。我们期待与各界携手,以守正创新之姿,让这门“手心里的非遗”在健康中国建设中绽放异彩,让千年正骨智慧继续书写护佑生命的当代传奇!




微信图片_20250328150322.jpg